2016年,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主动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建成全面小康”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六大战略”,扎实开展“项目质效提升年”活动,经济发展显现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服务业发展较好的良好态势。
一、1月份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工业经济增长较快。新年伊始,我县牢牢树立工业经济主体地位,坚持工业主导,大力实施“五大行动”,工业经济增长较快。1月份,全口径工业实现开票销售27.2亿元,同比增长33.6%;全口径工业实现入库税金1.01亿元,同比增长21.4%。
(二)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进。 深入开展“项目质效提升年”活动,投资形势稳中趋好。1月份,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8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工业投资19.5亿元,同比增长21.8%。固定资产投资的2个部门支撑性指标完成情况较好。1月份建筑业营业税0.54亿元,同比增长236.1%,增幅在全市排名第1位;全口径固定资产抵扣增值税0.15亿元,同比增长87.5%,增幅在全市排名第5位。从整体上分析,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1月份,全县财政收入完成4.99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3.57亿元,同比增长15.1%。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为3.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4%,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5%,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发展较好。1月份我县支撑服务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几个部门支撑性指标完成情况较好。一是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用电量250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为10.1%;服务业税收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为15.6%,增幅在全市排名第5位。这两项指标权重占到了60%,两项指标将使我县服务业增加值的增幅和排名有所提高。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发零售业增值税0.26亿元,同比增长为48.1%,增幅在全市排第2位;住宿餐饮业营业税增幅为-3.8%,增幅在全市排名第6位。
二、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
1、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从整体来看,全县规模企业运行质效不高,存有下行的风险。从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支撑性指标来看,整体完成情况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工业用电量2.0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为4.1%,增幅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规模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3.72亿元,同比增长为29.1%,增幅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2、财政收入地区不平衡性较大。1月份共有12个镇区没有达到序时进度,有6个镇区负增长,下降幅度超过50%的有3个。完成最好古河镇占年计划40.4%,同比增长19倍。
三、为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的几点建议
一是强化目标意识,确保新年开好局。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按照“稳开稳走”或“高开平走”的预期,落实相关责任,充分调动各级干部抓发展、抓项目、抓转型、抓民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担当作为,紧前不紧后,努力实现首季开门红,为实现全年目标打好基础。
二是加快调转促步伐,推进供给侧改革。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落实好国家、省、市促投资稳增长政策,并结合我县实际从财政、税收、金融、房地产、投资等方面实行刺激经济发展的减免政策、融资政策、宽松政策,将稳增长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引导经济稳步增长。
三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工作重点,加快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等,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动企业创新主观能动性,积极搭建各类平台,营造全社会支持品牌创新的浓厚氛围。政府职能部门要不断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帮助降低成本。尤其要深入开展企业帮扶活动,对重点企业逐一分析、逐一研究、逐一扶持,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全力以赴抓好工业生产,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强化“工业强县”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五大行动”,分类指导,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切实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狠抓新产业经济、互联网经济、镇村经济创新发展,推进工业项目,尤其是重大工业项目的落地建设,改造提升拉长传统优势产业链条,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全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